含酸堿的工業廢水(如化工、電鍍廢水):選用耐腐蝕性強的材質,如丙綸(耐 pH 1-14)、聚四氟乙烯(耐強酸強堿,耐溫達 200℃以上),避免使用普通滌綸(耐堿性較差,易水解)。
含油或高有機物廢水(如餐飲、食品加工廢水):選用親油疏水改性纖維(如經過表面處理的滌綸),減少油脂黏附導致的板結,同時降低反洗難度。
含尖銳顆粒的水質(如礦山廢水、混凝土廢水):選用韌性高、抗撕裂的纖維(如高強度丙綸),并適當增加纖維直徑(如從 50μm 增至 80μm),減少機械磨損。
高溫環境(如印染廢水、蒸汽冷凝水):選用耐高溫纖維(如芳綸可耐 200℃,聚四氟乙烯耐溫更廣),避免普通纖維在 60℃以上出現軟化、強度下降。
采用 “氣水聯合反洗” 模式(優先推薦):
先氣洗:利用壓縮空氣的擾動使纖維束相互摩擦,松動深層污染物(尤其是黏附的有機物、油脂),氣洗強度控制在 15-30 L/(m2?s),時間 3-5 分鐘(避免氣量過大導致纖維纏繞)。
再水洗:用清水將松動的污染物排出,水洗強度 8-15 L/(m2?s),時間 5-8 分鐘;若污染物較多,可增加 “氣水同時反洗” 環節(氣、水強度分別為 10-20、5-10 L/(m2?s)),增強剝離效果。
控制反洗頻率:根據過濾阻力(如進出口壓差超過 0.15MPa)或運行時間(如 8-24 小時 / 次)及時反洗,避免污染物長期滯留纖維束中形成硬結。
特殊工況輔助清洗:
含油廢水:反洗時可加入少量清洗劑(如中性表面活性劑),增強油脂剝離(需注意清洗劑殘留對后續處理的影響)。
微生物污染(如市政污水):定期(每月 1-2 次)采用 “水反洗 + 臭氧消毒” 或 “熱水反洗(40-50℃)”,抑制生物膜滋生。
增設預處理設備:如格柵(攔截大顆粒雜質)、沉淀池(降低懸浮物至 50mg/L 以下)、微濾機(處理含纖維類雜質的廢水),避免尖銳顆粒直接進入纖維束。
調節原水 pH 值:若原水 pH 值超出纖維材質耐受范圍(如滌綸耐 pH 4-9),需先通過中和池調節至適宜范圍(如 pH 6-8),避免纖維因化學腐蝕加速老化。
去除氧化劑:若原水含氯、臭氧等強氧化劑(如市政自來水余氯),需先通過活性炭吸附或還原劑(如亞硫酸鈉)還原,防止纖維被氧化脆化(尤其是滌綸、丙綸對氯敏感)。
控制運行參數:
過濾流速:避免超過設計值(通常 5-15 m/h),流速過高會導致纖維束受壓過緊、污染物穿透深度增加,反洗難度加大。
運行壓力:進出口壓差不宜超過 0.2MPa,壓力過高會使纖維束長期處于緊繃狀態,導致疲勞斷裂。
定期檢查與局部維護:
每 1-3 個月拆開過濾器檢查纖維束狀態:若發現局部纖維斷裂、纏繞或板結,及時將受損部分剪掉(保留未受損部分),避免 “局部惡化” 擴散。
若纖維束整體蓬松度下降(如反洗后仍無法恢復原狀),可手動梳理纖維(戴手套避免劃傷),恢復其分布均勻性。
停機保護:長期停機(超過 1 周)時,需用清水沖洗纖維束至無殘留污染物,然后充滿清水(或加入少量防腐劑)密封保存,防止纖維干燥脆化或微生物滋生。
含重金屬離子:若原水含銅、鐵等重金屬,可在預處理中加入螯合劑(如 EDTA),避免重金屬在纖維表面形成難溶鹽沉淀,導致纖維硬化。
高濁度間歇性進水:如雨季市政污水濁度驟升,可臨時降低過濾流速(如從 10m/h 降至 5m/h),并縮短反洗間隔(如從 12 小時 / 次改為 6 小時 / 次),減少污染物積累。
上一條: 纖維束過濾器的預處理應該如何控制?-杭州鑫凱水處理設備
下一條: 多介質過濾器的反洗強度一般控制在什么范圍?-杭州鑫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