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說明:
濾料膨脹率:反沖洗時濾料層厚度與原厚度的比值(膨脹率 =(膨脹后厚度 - 原厚度)/ 原厚度 ×100%),是判斷強度是否合適的直觀指標。例如:原濾層厚度 1000mm,反沖洗時膨脹至 1500mm,膨脹率為 50%,符合標準。
強度過高:會導致濾料(尤其是上層細濾料)隨排水流失,破壞級配;
強度過低:濾料膨脹不足,摩擦力度不夠,雜質無法徹底排出,易導致濾料板結。
目的:反沖洗后濾料層中可能殘留少量雜質或氣泡,正洗可將其排出,避免啟動后出水濁度超標。
操作:關閉反洗閥,開啟進水閥和排污閥,以 正常濾速的 1/2-2/3 正向沖洗。
強度與時間:
正洗流量無需刻意設定強度,以出水清澈為標準;
時間通常 3-5 分鐘,直至排污口出水濁度≤1NTU(與過濾出水標準一致)。
若原水 SS 高(如雨季地表水)、雜質黏性大(如含藻類、有機物):
需提高水反沖洗強度(如增加 2-3 L/(m2?s))、延長時間(如增加 2-3 分鐘);
必須啟用空氣擦洗,且可延長空氣擦洗時間至 5-8 分鐘。
若原水較清潔(如地下水):可降低強度、縮短時間(如減少 1-2 分鐘),避免濾料過度磨損。
新濾料:級配均勻、雜質少,反沖洗強度可略低(如按下限設定),時間可縮短;
舊濾料:若存在局部板結、級配紊亂,需提高強度(如按上限設定)、增加反沖洗次數(而非單次長時間沖洗,避免濾料流失),必要時結合化學清洗(如鹽酸洗去鐵錳污染)。
冬季水溫低(<10℃):水的黏度增加,濾料膨脹困難,需提高反沖洗強度(增加 10%-20%)、延長時間(如增加 2 分鐘);
夏季水溫高(>30℃):微生物易繁殖,需加強空氣擦洗,水沖時間可不變但需保證排水徹底。
若過濾器布水 / 布氣不均勻(如排水帽堵塞):需降低反沖洗強度(避免局部流速過高導致濾料流失),并縮短單次時間,增加反沖洗頻率;
若罐體高度有限(濾料膨脹空間不足):需控制強度,避免濾料溢出,必要時分兩次反沖洗。
觀察濾料膨脹狀態:反沖洗時打開觀察孔,若濾料層均勻膨脹、無明顯偏流,說明強度合適;若局部不膨脹(可能布水不均)或濾料大量翻涌(強度過高),需調整。
監測排水濁度:反沖洗初期排水渾濁,后期逐漸變清。若 5 分鐘后仍渾濁,說明時間不足或強度不夠;若初期即清澈,可能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。
檢查濾料流失情況:反沖洗后測量濾料層厚度,若明顯減少(如每次減少>5%),需降低水反沖洗強度。
上一條: 多介質過濾器的反沖洗操作有哪些具體步驟?-杭州鑫凱
下一條: 怎樣確定纖維束過濾器的反洗周期?-杭州鑫凱水處理設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