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選擇水源:在建設軟化水設備系統之前,應綜合考慮不同水源的水質特點。優先選擇水質相對穩定、污染程度較低的水源,如優質的地下水或經過初步處理的地表水。避免使用受到工業廢水、生活污水污染嚴重的水源,以減少水中雜質、有機物、重金屬等污染物對設備的潛在危害。
全面水質檢測:對選定的水源進行全面、詳細的水質檢測,分析水中各項指標,包括硬度、濁度、酸堿度(pH 值)、懸浮物含量、有機物含量、重金屬含量、微生物數量等。通過檢測結果,了解水源的水質狀況,為后續的預處理工藝設計提供準確依據。
沉淀與過濾:
沉淀池:設置沉淀池可使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,降低水的濁度。根據水源水質和處理水量,合理設計沉淀池的尺寸和停留時間,確保沉淀效果。
多介質過濾器:采用石英砂、無煙煤等濾料組成的多介質過濾器,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細小顆粒、膠體物質等。定期對多介質過濾器進行反沖洗,以恢復其過濾性能,保證過濾效果的穩定性。
精密過濾器:安裝精密過濾器,其濾芯精度一般在 1 - 5 微米之間,能夠有效截留更小的顆粒物質,防止其進入后續的軟化水設備,保護樹脂不受顆粒污染。
去除有機物:
活性炭過濾器: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,去除水中的有機物、余氯、異味等。活性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豐富的微孔結構,能夠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機分子。定期更換活性炭,以保證其吸附性能。
超濾或微濾:對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水源,可采用超濾或微濾技術。超濾膜或微濾膜能夠截留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、膠體、細菌等,進一步提高進水水質。
控制微生物:
殺菌消毒:在預處理階段采用殺菌消毒措施,如使用紫外線殺菌器、臭氧發生器或投加消毒劑(如次氯酸鈉)等,殺滅水中的細菌、病毒等微生物。根據水源水質和處理要求,合理控制殺菌消毒的強度和劑量。
防止微生物滋生:保持預處理設備和管道的清潔衛生,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。避免設備長時間停機,防止微生物在靜止的水中滋生繁殖。
去除重金屬:對于含有重金屬的水源,可采用離子交換樹脂、化學沉淀、吸附等方法去除重金屬離子。例如,使用專門的重金屬去除樹脂,能夠選擇性地吸附水中的重金屬離子,降低其濃度。
建立監測體系:在軟化水設備的進水口安裝水質監測儀器,實時監測進水的關鍵指標,如硬度、濁度、pH 值、余氯等。定期采集水樣進行實驗室分析,全面掌握進水水質的變化情況。
設置預警機制:根據設備的運行要求和樹脂的耐受范圍,為各項水質指標設置合理的預警值。當監測數據超過預警值時,及時發出警報,提醒操作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,如調整預處理工藝參數、增加殺菌消毒劑量等。
定期維護預處理設備:按照設備的維護手冊,定期對預處理設備進行檢查、維護和保養。及時更換磨損的部件、失效的濾料和活性炭等,確保預處理設備的正常運行。
操作人員培訓:對軟化水設備的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,使其熟悉進水水質的要求、預處理工藝的原理和操作方法,以及水質監測和預警的處理流程。提高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責任心,確保設備的穩定運行。
上一條: 純水設備日常維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?
下一條: 軟化水設備污染的常見原因-杭州鑫凱